摘要:①今年“一號文件”再提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大北農、隆平高科、登海種業等企業已有多個轉基因品種通過審定; ②有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生物育種產業化進入擴面提速階段,前期巨大投入的企業有望開始迎來收益。
財聯社2月3日訊(記者 劉建 王平安)生物育種產業化近年來不斷被提上議程,并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果。2月3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簡稱《一號文件》),提出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更加重視生物育種帶來的產業變革。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生物育種產業化趨勢下,去年大北農(002385.SZ)、隆平高科(000998.SZ)、登海種業(002041.SZ)、豐樂種業(000713.SZ)等企業不斷推進生物育種深度布局,并有多個轉基因品種通過審定,同時多家企業獲批玉米、大豆轉基因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
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教育部西南作物育種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玉碧教授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一號文件》的指引下,2024年產業化示范省份面積都將進一步擴大,整個產業化的進程將正式進入一個擴面提速階段,示范省份數量和面積都會進一步提升,前期巨大投入的相關企業也有望開始迎來收益。”
具體來看,今年《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優化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支持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完善聯合研發和應用協作機制,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選育推廣生產急需的自主優良品種。開展重大品種研發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這是連續兩年“一號文件”提到生物育種產業化,而在去年,“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有序擴大試點范圍,規范種植管理。
事實上,在去年“一號文件”指引下生物育種產業化已取得了明顯成績與突破,農業農村部此前表示2023年試點范圍已擴展到河北、內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個省區20個縣并在甘肅安排制種,且從試點的情況看,與常規品種比較,在增產節本增效上,總體都有良好的表現。
相關種企也成績斐然,去年農業農村部審定通過了37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和14個轉基因大豆品種,并有26家企業首次獲轉基因玉米、大豆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涉及隆平高科、大北農、登海種業、豐樂種業和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
進入2024年來看,今年的《一號文件》從研發創新、種源核心技術攻關等多角度提出加快種業振興行動,并提出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首先前面三年國家做了三年生物育種產業化試點,2024年示范省份區域在前面的基礎還要增加,總的面積也會更大,擴面提速事實上已經有很好的計劃和部署了,同時各個企業和地方政府也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目前四川的已經落實到了田塊,整個技術方案也通過了省級認證。其次,轉基因種子進入市場化,在有限制的區域內進行,可以說是一個新階段。”黃玉碧認為。而此前大北農在投資者交流活動中也表示,“2024年轉基因將進入以市場為主的產業化新階段。”
市場化新階段,企業此前的大量投入或開始轉變為實際產出,不僅能解決企業的效益問題,也能推動相關企業發展的積極性,“2024年相關企業開始有回報了,前期投入很大,現在開始有收益了。”黃玉碧告訴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轉基因市場效益較為可觀,此前有券商研報指出,我國玉米、大豆等農產品供需缺口長期存在,且有擴大趨勢,轉基因玉米、大豆的增收效果已得到驗證,預計轉基因玉米種子終端市場空間有望達600億元、出廠口徑空間360億元,利潤空間有望達108億元。另有機構預測,預計轉基因放開五年后(即2028年),我國轉基因玉米滲透率將達到90%,擁有儲備品種優勢和轉基因先發優勢的龍頭種企有望迎來市場份額快速提升。
此外,《一號文件》還提出分省分類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化險。創新支持糧食安全、種業振興等重點領域信貸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