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業內共識是,技術進步從來都不會是就業殺手,反倒會催生大量新的就業形態,增加新的就業崗位。
作者 | 葉二 編輯 | 魏曉
老司機,正在成為自動駕駛公司的“心頭好”。
日前,市場有消息稱,蘿卜快跑正在招聘自動駕駛安全員,其中具備網約車、出租車、公交車等客運/貨運經營經驗的司機享有招聘優先權,也就是優先錄用老司機們。
同時,市場上不少自動駕駛廠商,比如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亦有類似動作。消息一出,很快就沖上頭條熱榜,并引起全網熱議。
外界之所以如此關注,正是因為此舉正與就業走向息息相關。
過去一段時間,隨著蘿卜快跑在武漢的爆火,市場一度有觀點認為,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將會搶走不少老司機們的飯碗,影響出行市場的就業。
相關聲音非常喧囂,且此起彼伏,市場進而也放大了對技術進步的恐慌情緒。
但這顯然,是與事實相悖的。
一個業內共識是,技術進步從來都不會是就業殺手,反倒會催生大量新的就業形態,增加新的就業崗位。過去的歷次工業革命、技術革命都證明了這一點。
到了自動駕駛這里,同樣如此。一批新職業需求,一批新產業機會,正基于自動駕駛技術業態的不斷發展,持續涌現。此次上熱榜的“自動駕駛安全員”,也只是其中之一。
以蘿卜快跑為例,其在深耕無人駕駛賽道的過程中,早已經創造了包括安全員、測試員、運維工程師、數據處理工程師等直接工作崗位。
并且部分工作崗位,已經成為國家認定的新職業。此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發布的19個新職業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智能網聯汽車裝調運維員”等便已然在列。
可見在出行市場,不僅未出現市場擔憂的“失業”,反倒是一股新的就業活水正在形成。
而這,也只是開始。相信,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落地,更廣闊,更多元的職業需求、就業崗位,也將持續迸發。
新職業涌現
有一批老司機們,已經走向了這些自動駕駛帶動的新職業崗位上。
前網約車司機李成,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來自武漢的李成加入蘿卜快跑,成為一名主駕安全員,一開始主要的工作便是,坐在主駕位,雙手放在方向盤旁邊,以備車輛在自動行駛過程中能夠隨時接管,從而保證車輛、乘客及行人的安全。
再到2023年1月,李成負責的內容由主駕安全員轉到路跑測試員,直面車輛行駛問題,將測試中遇到的待改進問題都反饋給研發團隊。他也兼任了啟航講師,為新入職的安全員們做培訓。
類似的還有42歲的老司機盧葦冰。
2022年,由于網約車平臺轉型等因素導致收入驟降,盧葦冰深感卷不動了,然后選擇加入蘿卜快跑,成為一名主駕安全員,一個月后,轉為了地勤安全員?,F如今,他已成長為一名地勤組長,帶領著十幾人的團隊。
等等之類。
這也說明了,自動駕駛對于網約車司機們就業的真實影響,是創造,而不是消滅。
中國信通院資深專家、人工智能與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數字經濟與網安生態智庫資深專家何霞表示,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將為社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催生新的職業需求,如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測試、維護人員,以及車聯網服務、智能交通管理等新興領域的專業人才,為社會提供更多元化的就業選擇。
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這些投入新職業的老司機們,不僅擁有了新選擇,人生也有了新變化。
對于李成盧葦冰等來說,這種新崗位的經歷是很新奇的。
大部分場景下,他們都是坐在車上,親眼看到車輛自動實現變道、打燈等等安全駕駛動作,自動駕駛所展現的那種科技感、未來感,很是直觀且具象。
同時,卻又是極其富有成就的。
自動駕駛技術在他們的努力下逐步成熟,在智能化、自動化,以及最重要的安全性上,都逐漸變得好用、可靠、可信任,并獲得越來越多人的接受。
換言之,他們率先抓住了自動駕駛時代就業紅利,并親身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部分。
AI藍媒匯了解到,除了蘿卜快跑之外,小馬智行、文遠知行、滴滴、小米汽車等多家企業亦在招聘平臺大量發布自動駕駛安全員、運維工程師等招聘信息,這些共同組成了一股新的就業活水,為原有就業市場帶來了新的故事與生機。
技術催生更多可能
當然了,社會上對于新技術的誕生與應用,在短期內會存在一定的誤解與恐慌。
這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一種基于對新生事物的未知以及不確定性下,部分人很自然的采取了保守心理。
而當更多的細節與事實面貌披露之后,相應的聲音,也就不攻而破。
原因也很簡單,一個牢不可破的事實是,每一次技術進步,從來都不是就業的敵人,反而帶來了顯著的就業帶動效應。
歷史上,歷次技術革命,都在證明這一點。
馬車夫的消失,則是司機、汽車工人等的出現;打字工的消退,則是程序員、網站運營、數據分析師等的爆發。
本質上,技術進步是生產力的提升,是生產效率的提升,帶來的是增量,且是非常廣闊的增量,而并非是零和博弈下的蠶食擠壓。
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發布的報告,1999年至2016年,取代重復性勞作的技術變革同時在歐洲創造了2300多萬工作崗位,即創造了幾乎一半的同期新增就業量。
麻省理工學院大衛·奧托等人的研究也顯示,大約60%的美國當前職業(2018年)在1940年并不存在,其中Professionals行業達到74%。這意味著過去80年中,超過85%的就業增長是由技術驅動創造新崗位。
技術進步,將催生更多可能。放到自動駕駛身上,也將同樣如此。
肉眼可見的是,當下,汽車產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同時,國內的自動駕駛目前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正在引領著整個自動駕駛時代大潮。
新的機遇,正撲面而來。
尤其是進入今年下半年,自動駕駛利好政策頻出,包括北上廣深在內多個城市正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打造無人駕駛產業高地。
毫無疑問,它將重塑我們的出行與生活方式。
而這一過程中,除了既有的部分,自動駕駛還將催生更多的新產業、新模式,并催生大量新的就業機會。
根據麥肯錫最新研究報告,到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行業規模將達到3000億美元,而中國將占其中的30%以上。
很顯然,這是一塊可以預見的產業大蛋糕,越來越多的人,也將直接參與,分羹其中。
這正是技術造福人類社會的本來意義。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