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掃地機器人、智能洗地機為代表的智能清潔電器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剛需必備。
在快速發展的智能清潔電器市場,科沃斯(603486.SH)的表現可謂一騎絕塵。作為“掃地機器人第一股”僅用時13個月就完成了百億市值到千億市值的躍升。
前不久,科沃斯披露的2021年業績預報也較為理想。數據顯示,公司2021年扣非凈利潤達18.5億元至19億元,同比增加248.4%到257.8%。
不過,《眼鏡財經》發現,在科沃斯表面一片風光的背后,實則暗藏隱憂。
這一點在二級市場已有體現。截至4月18日午盤,科沃斯股價年內重挫29.63%,曾經市值超過千億的白馬股,如今市值在600億左右徘徊。曾經的“掃地機器人第一股”或將接受市場進一步審視和重新估值。
營銷費用白花了,存貨翻倍
如果仔細查閱科沃斯近幾年的年報,不難看出該公司在業務經營上出現了一些問題。
《眼鏡財經》注意到,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科沃斯研發費用分別為2.77億、3.38億及3.31億,占營收比重分別為5.22%、4.67%和4.01%。
對比科沃斯一直對標的全球掃地機器人巨頭iRobot,公開報道顯示,后者的研發費率自2013年開始就一直穩定在10%以上,在全球擁有超過1500項專利。
與研發費用相對的是,科沃斯在銷售費用的投入上一直是大手筆。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科沃斯銷售費用分別為12.32億、15.61億及18.93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23.19%、21.58%和22.96%。以去年前三季度的18.93億元銷售費用來看,同比急劇增長了96.33%。
整體來看,科沃斯銷售費用相當于研發費用的5-6倍。
然而,在如此闊綽的銷售費用加持下,并沒有帶動銷售明顯增長,科沃斯的存貨反而持續保持上漲。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貨金額分別為10億元、12.85億元、25.61億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掃地機器人作為常用的小家電,科技含量不高,且更新換代快,隨著各大家電企業涌入,競爭加劇,給公司的存貨帶來無形風險。一旦積壓嚴重,很容易被市場淘汰,賣不掉的每年都要減值。
投訴不少,產品智能化堪憂
研發相對偏弱讓科沃斯,產品智能性大打折扣。
《眼鏡財經》檢索知名投訴平臺黑貓投訴發現,截至4月15日,搜索“科沃斯”共有516條結果,投訴344條,已回復318條,已完成252條,完成率不到一半。“機器人丟失地圖找不到基站”“集塵底座無效”等技術問題引起的售后問題頗為嚴重。
由此可見,科沃斯在障礙物識別能力、路徑規劃、探測能力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優化空間。
不少消費者還在黑貓投訴表示,科沃斯掃地機使用不久后出現了較嚴重的質量問題,明明在“三包”期內,官方售后還需要用戶付費才能解決,甚至還有掃地機磨壞了地磚地板、全是劃痕,無法正常使用等問題。
就目前來看,科沃斯并沒有展現出不易被超越的科技和產品力,一如行業內其他企業那樣,并未樹立起技術壁壘,仍然面臨如何讓掃地機器人脫離“智障”進化為“智能”的行業難題。
在此背后,研發不足或是科沃斯的一大軟肋,加強研發既是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同樣也是對產品、對消費者負責的關鍵驅動力。
高預期不再,市值腰斬
起初,市場對科沃斯是寄予厚望的,作為制造大國,中國代工企業千千萬,升級之路道阻且長,科沃斯有希望成為突圍者。
作為最先入局者,科沃斯搶到了先發優勢。中國家電網的《2021掃地機器人市場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科沃斯全渠道銷售額市場占有率近50%。
然而,現如今的掃地機器人市場可謂后浪翻涌、前浪頭疼,入局搶食者也越來越多。目前掃地機器人領域不僅有石頭科技、云鯨等新興品牌,還有美的、海爾這樣的老牌家電巨頭,不斷蠶食科沃斯的市場份額。
面對這樣的市場競爭格局,近年來,科沃斯也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包括退出原有服務機器人代工業務、退出國內低端掃地機器人市場,還推出了不少新品掃地機器人,但并沒有出現爆款產品。至于設立添可子品牌,看似開疆擴土,實際上也是科沃斯應對掃地機器人增長放緩,尋求新利潤增長點的無奈之舉。
成長性不足問題逐漸暴露,讓市場開始重新審視科沃斯的價值。
自去年科沃斯大股東減持以來,其股價自最高點252.71元下跌至106.22元,跌幅近60%,市值縮水至610億元左右。
顯然,先發優勢和營銷手段并沒有讓科沃斯形成絕對統治,如今隨著股價腰斬,科沃斯能否在“掃地機器人第一股”的光環中回過神來?《眼鏡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