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承辦的《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于13日閉幕,大會通過了《武漢宣言》和全球濕地發展戰略框架決議,提出了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的中國主張。
而在大會召開之際,濕地修復龍頭企業東珠生態近日分別在青海三江源、貴州鴛鴦湖兩個地區簽約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生態文明建設、濕地保護修復等方面開展探索與合作。
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今年以來,加強濕地保護相關政策規劃密集落地,環境修復行業迎來新的機遇。東亞前海證券研報認為,憑借領先的生態修復技術與園林生態領域全產業鏈布局,東珠生態有望充分享受生態環保相關政策紅利。
在貴州與青海簽約戰略合作協議
2022年11月,東珠生態與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青海省內、三江源地區開展生態治理項目。
經雙方友好協商,本著平等尊重、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的原則,擬在三江源生態保護、社會公益、鄉村振興、濕地公園建設與保護、林草和濕地碳匯開發等方面結成全面、緊密、深入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具體來看,雙方將在青海省內、三江源地區,在社會公益、鄉村振興、雙碳戰略、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關系,共同培育和實施生態環保公益項目,積極探索生態環保產業開發模式及創新公益項目合作模式。
據悉,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是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成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公募基金會?;饡闪⒛康氖菫槿瓷鷳B保護建設服務,為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作貢獻。
而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和上游匯水區,所以這里是孕育中華民族和中南半島悠久歷史文明的源頭,是全球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之一,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
同月,東珠生態還與貴州省石阡鴛鴦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濕地保護、生態環境修復等領域結成全面、緊密、深入的戰略合作伙伴。此外,雙方還將在探索濕地保護產業開發模式及公益項目合作模式創新方面做出努力。
資料顯示,鴛鴦湖國家濕地公園于2016年8月通過國家達標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公園規劃面積778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56公頃,占總面積的32.90%。公園濕地類型主要為庫塘濕地、河流濕地。
把握機遇積極布局訂單充足
作為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生態治理和濕地修復上市企業,東珠生態多年深耕濕地修復領域,是中國濕地保護協會副會長單位,現已發展成為集生態環保、生態修復、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林草碳匯開發為一體的綜合運營商。
據近日東珠生態在業績說明會上披露,公司參與承接了較多國家級濕地公園類項目。公司2017年、2018年生態濕地收入占比分別為57.57%、60.44%,2019年至2021年生態修復收入占比分別為51.12%、52.44%、52.77%。
據悉,公司同濕地保護、濕地修復相關項目包括有江油市靛池濕地公園、徐州潘安湖濕地公園、無錫宛山湖濕地公園、無錫尚賢河濕地公園、淮安白馬湖國家濕地公園、洪江清江湖國家濕地公園、無錫貢湖灣濕地公園、鄧州湍河國家濕地公園、南平政和念山國家濕地公園、北京翠湖國家濕地公園、南通老洪港濕地公園、赤龍湖本草綱目濕地公園等。
公司以長三角市場起家,從2010年開始進行全國化布局,目前分支機構遍布江蘇、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廣西、廣東、云南、福建、新疆、河北、海南等二十余個省區市,業務范圍從華東地區延伸至華北、華中、華南、西北和西南。目前,公司新簽訂單主要位于華東、華中、西南等生態建設重點區域,公司業務版圖覆蓋面穩步增加。
公司上市以來,借助資本市場的融資優勢和品牌提升,可承接業務體量及在手訂單的轉換能力都有大幅提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在手未完工訂單達50億元左右,全年業績增長有保障。
積極探索林業碳匯添新增長極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逐步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隨著國家嚴格控制碳排放,政策力度和投入不斷加大,“碳中和”相關領域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公司把握時機,及時切入“碳中和”領域,力圖有所作為。
作為國內少數掌握生態修復核心技術,具備“苗木-設計-工程-養護”的生態景觀全產業鏈實施能力的生態環保企業,東珠生態先后承接了新鄭市始祖山森林公園、漯河市郾城區國儲林項目、廣西金雞山森林公園等大中型林業項目,行業經驗豐富,底蘊深厚。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公司開展“林業碳匯”相關業務具有得天獨厚優勢。
資料顯示,林業碳匯是最經濟的負排放途徑,去除二氧化碳的成本大概在10-50美元/噸,其余途徑成本均高于100美元/噸。根據《“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24.1%,疊加我國森林覆蓋率遠不及全球平均水平,林業碳匯具有生態優勢。
有券商研報表示,該行業目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CCER重啟,行業未來發展可期。預計到2025年,我國林業碳匯市場規?;蜻_532.5億元。
憑借市場渠道、專業團隊以及資金實力,公司自去年開始積極布局林碳業務,快速拓展林碳資源,去年11月與四川省長江造林局簽署遠超500 萬畝森林資源碳匯開發合作協議;去年12月與寧化縣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林地面積約279萬畝;今年1 月與永德縣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林地面積約330萬畝、與永平縣人民政府簽署項目投資框架協議,簽約林地面積約303萬畝;今年2月與瀘州航空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簽署項目投資框架協議,簽約林地面積約920 萬畝。合計簽約面積超兩千萬畝。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及綠技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也是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SEEE碳中和931755)唯一入選的林業企業。通過積極布局碳匯業務,林業碳匯未來或將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