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支持實體經濟,是金融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黨的二十大報告,不僅是對實體經濟重要性的肯定,也是對金融部門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寄予的厚望。
成立于2017年、位于長三角核心區的江蘇蘇寧銀行,明確提出以“科技使金融更簡單”為使命,聚焦市場“縫隙”業務,深入“田間地頭”做普惠,如今已邁入第五個年頭。在黨的二十大鼓舞下,江蘇蘇寧銀行人將以更加奮發有為的新貌,走穩走實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牢記金融服務實業的初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金融力量。
以“小”做“大” 客群規模持續提升
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以來,在全行各級黨員干部的帶頭指引下,江蘇蘇寧銀行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各級黨組織及時組織廣大黨員全面理解報告的重要意義、科學內涵、實踐要求,并部署、落實到該行戰略及經營發展中去。
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江蘇蘇寧銀行執著普惠金融理念,秉承“科技驅動的O2O銀行”定位,以研發能力、專業專注立行,遵循“金融科技+場景金融=普惠金融”的經營邏輯,滿足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的需求,助力中國普惠金融的藍圖實現。
據了解,我國有2000萬納稅的小微企業以及上億的長尾個人用戶,金融服務覆蓋率不高,需要更多銀行參與。小銀行機構層級少、決策鏈條短、響應速度快,具有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內在優勢。國家也鼓勵中小銀行扎根基層,聚焦于 “小微”、“三農”等普惠客群。
成立五年多來,江蘇蘇寧銀行堅定地通過做“小”來做“大”用戶規模。信息化下的普惠金融業務強調的是長尾效應,只有做大用戶規模才能實現規模的增長,而做小微市場其實就是做大用戶規模。江蘇蘇寧銀行通過各類金融科技手段拓展眾多的批發商、個體戶店主、以及央行征信尚未覆蓋的個人消費者等 “普惠客群”,將用戶規模做大,從而實現資產規模的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江蘇蘇寧銀行服務普惠小微企業超126萬戶,普惠小微客戶在貸余額219.93億元,較年初增41.53%,其中信用類貸款余額201.72億元,占比高達到91.72%,普惠小微信用貸款增速、增量、占全部貸款比(40.13%)全省排名前列。
該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蘇寧銀行致力于在普惠金融領域打造精品銀行,不僅重視規模方面的提升,還在持續加強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包括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優化風控效果,降低貸后管理成本,提高用戶體驗等。
發力創新 實現“普”與“惠”有效結合
盡管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重要性被廣泛認可,但長久以來,普惠金融在實踐中挑戰重重并非一帆風順。
以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做普惠金融,難點包括:服務成本問題,小微金融客單價低;信用數據問題,很多小微企業沒有信貸記錄;時效問題,小微企業現金流偏緊;異化定價問題,不能根據風險來定價;以及如何服務海量用戶的問題等。
作為一家成長中的新興小銀行,江蘇蘇寧銀行意識到,攻克困難、取得突破的戰略關鍵在于“堅持科技驅動,打造數字銀行”。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過集中自身在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資源能力,再造小微金融全流程,江蘇蘇寧銀行持續以技術力量,攻克普惠金融業務中存在的種種難點問題。
具體來看,分布式技術能夠大幅降低銀行核心系統成本;大數據技術則彌補了征信數據缺失的問題;人工智能實現了流程自動化及批量處理,使低成本服務海量客戶成為可能;云計算為線上化、遠程化、跨地域的展業模式提供穩定、低成本的支持;生物特征識別則解決了不見面情況下的用戶識別、KYC、反欺詐問題。而立足于小微企業展業場景則豐富了金融機構可獲取的數據維度,加深了機構對小微企業日常經營的理解程度。
在推進科技及數字化創新的具體舉措上,該行將底層創新能力聚焦在“提升數據能力”、“夯實關鍵技術”、“構建基礎設施”,上層創新應用著眼于“業務數字化”與“管理數字化”,同時建立了適應數字銀行發展的保障體系。截至2022年9月,已申請各項專利152件,為江蘇金融機構數量之最,榮獲國家部委、省、市科技創新榮譽50多項。
可以說,數字技術是讓金融服務更簡單、讓普惠金融的“普”與“惠”有效結合的關鍵。
科技及數字化創新帶來的成效也是顯著的,目前江蘇蘇寧銀行的資產規模與經營績效在中國新型銀行中排名第3,綜合能力在穆迪全球最大20家新銳銀行評選中排名全球第5,同時也被亞洲銀行家雜志評選為“全球10大數字銀行”,還是江蘇省首家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商業銀行。截至2022年9月末,累計服務客戶超5000萬戶。
瞄準重點 全力支持制造類科創企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強國。
針對這一要求,江蘇蘇寧銀行深刻認識到,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科創支撐作用更為凸顯。因此該行關注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致力于為科創企業提供更簡單、更便捷的信貸服務。
在經營實踐中,該行發現,許多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具有固定資產少、無形資產難估值、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欠缺等特點,這些都制約了科創企業的信貸資金獲取能力。但這類企業對金融服務有著更為多元化、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也更依賴外部資金支持。
基于此,江蘇蘇寧銀行成立專業團隊,細致梳理了科創企業經營風險點,制定了信貸服務全流程的風險管控節點,研發了有針對性的大數據風控模型,為科創企業提供定制化專屬金融服務——科創貸。該產品額度高,利率低,服務流程更為簡化。
今年首筆科創貸款落地南京中港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以清潔能源汽車產業為核心業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首次接觸科創貸到授信落地,僅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科創貸的高效、簡單得到了客戶的好評。“這筆資金真的是及時雨”,中港電力的相關負責人這樣表示。
這是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江蘇省多家科創制造類企業受到相當的沖擊,在此背景下,江蘇蘇寧銀行堅決圍繞江蘇“金融支持制造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15個重點領域,積極向包括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網絡通信設備,操作系統及工業軟件,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相關行業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同時也積極支持傳統企業技術改造以及產能升級,幫助企業向智能、綠色、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
可以想見,隨著中國智造的不斷進階,未來制造業尤其科創企業的金融需求將更加旺盛,這也將是江蘇蘇寧銀行未來金融服務中的升級重點。在百年變局的時代背景下,江蘇蘇寧銀行將沿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使命,建設成一流的數字銀行,以此助力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和促進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