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 住房相關的消費數據在6月迎來改善。 ② 工業生產表現偏強主要受國內基建投資大幅提速。 ③ 基建投資仍為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保持正增長的主要支撐。
財聯社7月17日訊(記者 徐川)?2023半年中國宏觀經濟“成績單”今日公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
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消費延續恢復,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比一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工業生產保持增長,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比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3.8%,低于一季度0.3個百分點。
對于上半年經濟運行特點,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今日指出,今年以來,經濟運行逐步向常態化運行軌道回歸,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二季度延續恢復態勢。總的來看,上半年,中國經濟整體上呈現回升向好態勢。
低基數消退 6月社零增速較上月下行 住房相關消費迎改善
今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單月來看,6月“社零”同比增長3.1%,比5月下降9.6個百分點。按消費類型分,6月,餐飲消費、商品零售收入分別增長16.1%、1.7%。
對于6月“社零”同比增速比上月大幅下行,英大證券公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鄭后成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受去年3至5月低基數的影響,今年同期的“社零”當月同比大幅跳高,而6月的低基數效應消失。
具體來看,去年6月“社零”同比增速為3.1%,而在此之前經歷了連續三個月的負增長,3至5月依次為-3.53%、-11.1%、-6.7%。
基數效應也進一步影響到商品零售分項的數據情況。據財聯社記者統計,在16個商品零售分項中,有11項同比增速較5月下降。其中,降幅最多的是“汽車類”,6月同比增速降至-1.1%,而5月實現正增長24.2%。
與此同時,住房相關的消費數據在6月迎來改善。其中,“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消費增速加快至4.5%,上月僅0.1%;“建筑及裝潢材料類”6月降幅明顯收窄,增速較5月收窄7.8個百分點至-6.8%。
對于后續消費復蘇,鄭后成預計,3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不會太高,預計4季度略有好轉。“3季度CPI當月同比依舊位于較低位置,11至12月可能將在10月基礎上上行,而價格因素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的重要影響因素。”鄭后成表示。
6月工業增加值增長超預期 但仍低于GDP增速
6月工業生產增速擴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比5月加快0.9個百分點。從市場預期來看,財聯社“C50風向指數調查”的機構預測中值為2.6%,且實際值超出預測最高值。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工業生產表現偏強主要受國內基建投資大幅提速,從而帶動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生產提速。
數據顯示,6月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加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7.8%、9.1%,較5月加快4.7個、2個百分點,
從上半年數據來看,“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比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
但值得注意的是,“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仍低于GDP同比增速1.7個百分點,而一季度為低于1.5個百分點,對整體經濟的拉升動能仍然偏弱。
對此,王青認為,在供給端對工業生產的擾動全面退去的情況下,當前工業生產增長動能主要取決于需求端表現,因此,需求端修復不均衡、尤其是外需走弱和房地產建安投資深跌對工業生產拖累明顯,是今年以來工業生產增速低于GDP增速的主要原因。
固定資產投資小幅放緩 房地產投資承壓或近底部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3.8%,較上月小幅放緩0.2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增速居首位,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至8.9%;第一、第三產業同比增長0.1%、1.6%,比一季度下降0.4個、2.0個百分點。
在第三產業中,基建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7.2%,與1至5月(7.5%)基本持平,仍為當季固定資產投資保持正增長的主要支撐。
但同時,房地產投資在上半年累計下降7.9%,6月下降20.6%,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
“6月樓市延續了4月以來的回落勢頭,特別是商品房銷量同比有較大幅度下滑,這必然會對房地產投資信心帶來一定沖擊。”王青表示,不過,當前“保交樓”推動商品房竣工面積同比大幅增長,加之上年同期增速基數走低,也會對當月房地產投資同比數據形成一定支撐。
王青判斷,若各項政策措施調整到位,三季度末前后樓市有望出現趨勢性上行勢頭,四季度房地產投資也將逐步回暖。有別于三季度可能主要依托穩增長政策發力提振經濟復蘇勢頭,四季度伴隨房地產行業企穩回升,經濟內生增長動能有望實質性走強。
展望三季度,鄭后成表示,房地產投資增速、基建投資增速、制造業投資增速大概率繼續承壓。在此背景下,疊加考慮PPI當月同比位于負值區間,民間投資增速位于負值區間,預計7月末政治局會議大概率在上半年的基礎上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