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聞毛國聰的《時間開的花》,便被書名吸引,時間能開出怎樣的花?
刊載|西南商報副刊
作者|蔡曉林
初聞毛國聰的《時間開的花》,便被書名吸引,時間能開出怎樣的花?翻開書頁,走進他與愛人阿宓的山居生活,才驚覺這是一本滿溢生活溫度、又蘊含深刻哲思的散文集,像一壺陳釀,越品越有滋味。
毛國聰作為創作上的“多面手”,在這部散文集中,展現出別樣的風采。他放下小說的虛構與詩歌的抒情,回歸生活本真,以平實筆觸勾勒日常,卻又處處藏著奇思妙想。他與阿宓的山居,是成都郊外的一方小院,看似普通,卻成為孕育文字與思想的溫床。
書中的愛情,沒有驚天動地的誓言,只有細水長流的陪伴。《愛情是小說,婚姻是散文》里,他對愛情與婚姻冷靜剖析,讓人深思。他和阿宓之間,從日常斗嘴到相互扶持,皆是愛的注腳。如《懶病》中,阿宓的勤勞與“我”的慵懶形成有趣反差,看似調侃,實則是夫妻間獨有的默契與親昵;《你可以隨便欺負我》里,旅行中的瑣碎小事,錢包、手機被阿宓“收繳”,卻滿是依賴與信任,這般煙火日常中的愛情,真實又動人,讓我們看到婚姻最美的模樣,不是激情的持續燃燒,而是在平淡日子里相互取暖。
而山居生活,在毛國聰筆下,充滿了詩意與閑適。街子古鎮的千年韻味,青城山麓的清幽寧靜,都江堰的磅礴氣勢,都融入他們的生活。進可感受成都市區的繁華熱鬧,退能在山居的草木間尋得內心寧靜。這種進退自如的生活態度,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他們在古鎮買菜,與好友把酒言歡,聽市井傳奇,每一個場景都充滿生活氣息。在這一進一退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種人生哲學,不被世俗完全裹挾,也不脫離人間煙火,在喧囂與寧靜間找到平衡。
毛國聰還是一位思辨者。在《位置》里,從家中的凌亂有序聯想到人的位置,視角獨特,見解深刻。他能從生活細微處挖掘出哲學命題,讓我們在習以為常的事物中看到新的世界。這種思辨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與生活緊密相連,讓我們在閱讀中不自覺地跟著他的思路,對生活、對自我進行反思。
在寫作手法上,毛國聰巧妙融合多種文體。他用小說家的筆法寫散文,《最后的秘密》里關于夢的情節,充滿故事性與懸念;《打鼠英雄》《戒煙記》等篇章,細節豐富、情節曲折,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他又將思想隨筆的特點融入其中,在敘事中穿插哲思,使文章層次更加豐富。這種跨文體的寫作實踐,打破了傳統散文的束縛,為散文創作注入新的活力。
與其他愛情、生活題材作品相比,《時間開的花》更有著獨特魅力。它不渲染苦難,也不刻意營造浪漫,只是真實地記錄生活。不像一些才子佳人故事,被死亡或距離蒙上虛幻色彩;也不像某些作品,過度追求宏大敘事而忽略生活本質。它回歸日常,關注普通人的情感與思想,在平凡中展現偉大,在瑣碎中挖掘深度。
在當今這個快節奏、人心浮躁的時代,一些人越來越遠離真實生活,愛情也似乎變得虛無縹緲。《時間開的花》像一股清泉,滋潤著我們干涸的心靈。它讓我們相信,生活雖平淡,但處處藏著美好;愛情雖樸實,但能長久溫暖人心。它給予我們力量,去熱愛生活,去珍惜身邊人,去尋找屬于自己生活中的那朵花。
合上這本書,心中滿是感動與收獲。作家毛國聰用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充滿愛與哲思的山居世界,是花朵總是要綻放的,開放是每一朵花應有的權利。讓我們看到時間開出的花,是愛情之花、生活之花、哲思之花、絢麗之花。這不僅是他與阿宓的生活記錄,更是對生活、對人生的一次深情告白,值得我們反復品味,從中汲取生活的智慧與勇氣。(作者系財經傳媒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