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19日,樂華娛樂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藝人經紀第一股。
上市當天,公司旗下藝人王一博、韓庚等人現場敲鑼,股價開盤價為5.6港元,市值48.72億港元。
也正是這一天,王一博也從旗下藝人,正式成為樂華娛樂的股東。
作為樂華娛樂的老板,曾經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大殺四方”的杜華喜上眉梢,身家一度達到3.48億。
時隔一年,這家“王一博概念股”的股價坐上過山車。
1月17日,樂華娛樂早盤高開超8%,午后下挫,截至收盤,收跌近9.5%,創上市以來新低。再前一日,股價閃崩跌77.84%。
三天暴跌20億,杜華應該笑不出來了。
01
3天暴跌,杜華身家蒸發24億港元
過去3個交易日,杜華體驗了一把身家急速暴跌。
15日起,樂華娛樂分別大跌25.39%、77.84%和9.45%,三天累計跌超85%。與此同時,樂華娛樂的市值從66億降到10億港元,蒸發56億港元有余。目前,杜華持股43.26%,以此計算,身家跌去24億港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0個億。
16日,樂華娛樂給出的回應:“概不知悉任何導致該等股價不尋常波動的原因。本公司經營正常,董事會并對本集團未來發展前景抱有充分信心。”樂華娛樂的回應目的是穩定股價、給股民信心。但二級市場并不買賬。1月17日樂華娛樂先漲后跌,進行了一次斷崖式下跌。
為何此時暴跌?
數據顯示,樂華娛樂本月19日迎來3.49億股解禁(含基石投資者),占總股本的比例約40%。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分配結果公告文件顯示,基石投資者的禁售截止日期為本月18日,存在部分投資者知悉該情況后,提前出售股份。
市場,正在用拋售投票,樂華娛樂似乎并不被認可。
資料顯示,樂華目前的持股大股東,杜華排在第一,后面依次為華人文化、阿里巴巴和公司總裁孫一丁。
也就是說,杜華、華人文化、阿里巴巴和公司總裁孫一丁將在這次暴跌中,損失慘重。
值得一提的是,樂華上市時,支持杜華的基石投資者大咖云集,包括貓眼娛樂、丁世家、好贊資產、Sun Mass Energy,合計認購1990萬美元。其中,丁世家為安踏體育掌舵者丁世忠的大哥,任集團執行董事兼副主席。Sun Mass Energy則是中國儒意的全資控股公司。
隨著解禁日期逼近,杜華回應中只提及她和孫一丁等持股董事,未出售持有的公司權益,未提及股票解禁后,基石投資者們的下一步動作。
02
樂華娛樂患上巨星依賴
資本市場的不認可,有跡可循。
樂華娛樂是中國少數能提供系統化及專業化藝人培訓及運營的公司。公司已構建覆蓋藝人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樂華模式”,包括訓練生選拔、藝人培訓、藝人運營及宣傳。
樂華娛樂的主要業務分別三塊,即藝人管理、音樂 IP 制作和運營以及泛娛樂業務。其中最重要的業務是藝人管理,從2019年到2021年,這一板塊對營收的貢獻占比從84%上升到91%。
藝人經紀撐起營收的同時,樂華娛樂對頭部藝人的依賴也很重。目前,公司擁有 60 余位藝人,旗下藝人包括王一博、程瀟、黃明昊、吳宣儀、朱正廷、李汶翰、胡春楊等均為娛樂行業具備高知名度的成名藝人,并于綜藝節目中擔任導師、或以高關注度出道。
雖然藝人眾多,但真正為樂華帶去較高營收的只有王一博。
過去很長時間,韓庚曾是樂華的頭號搖錢樹,最近幾年王一博扛起了營收的半壁江山。一個比較直觀的證明是,在樂華娛樂長達445頁的招股書中,王一博的名字出現了18次。
或因頻繁被外界詬病“依賴單一藝人”,樂華上市后財報中提及王一博的頻率大幅降低。2022年年報、2023年中期報告里,王一博的名字分別出現了5次和1次,且報告未披露由其帶來的具體收入數據。
樂華娛樂業績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3.65億元,同比減少25.2%;期內虧損約1.76億元,2022年同期取得溢利9273.3萬元;期內經調整凈利潤4989.2萬元,同比減少70.4%。其中,占總收入近九成的藝人管理收入下滑較上年同期下降近三成。針對這塊業務營收下滑,樂華解釋為“市況不佳,導致對簽約藝人所提供服務的需求下降”。
03
杜華急需制造下一個“王一博”
當前的樂華,正在急于“去王一博化”。
但除了王一博外,樂華旗下其他藝人似乎仍然“火候不夠”。而且,范丞丞在2023年4月合約到期不續,韓庚、程瀟的藝人管理合約也將在今年到期。
對于樂華而言,進行業務的多元化發展,似乎是更為可行的路徑。
去年,樂華挑選了三條路:
第一條路,造星。
財報顯示,2022年樂華娛樂的訓練生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接到超過14000份申請,公司僅與11名訓練生候選人簽訂訓練生合同,錄取率低于0.1%。而2023年國考的平均錄取率為1.4%,從數據上看成為偶像要比考公艱難數倍。
第二條路,推出虛擬藝人。
早在2020年,樂華娛樂與字節跳動合作開發推出了虛擬藝人女團ASOUL。據招股書顯示,ASOUL再2021年相關業務收入為3787萬元,較上一年增長了79.6%;同時其營業成本僅845萬元,毛利率約為77.7%!投入產出比遠遠高于真人藝人。
第三條路、切入直播、短劇等大熱賽道。
去年,樂華切入直播電商領域,由創始人杜華本人親自試水帶貨。其首場直播總帶貨GMV超過600萬,雖然這個收入算不上漂亮,但借由直播,樂華旗下藝人及產品得到了更多曝光。杜華也嘗試個人IP的打造和變現,并頻繁登上各大熱門綜藝,穿梭于各大直播間賣面膜,并推出數字人“華華子”。
2023年3月,杜華在抖音開啟了“杜華嚴選”直播間,所售產品包括自創品牌DR.JE面膜、樂華投資版圖上的SEVENCHIC香氛筆以及旗下藝人盲盒、樂華家族演唱會門票等。選品基本和自身的主要業務、粉絲人群相吻合。
在前期造勢和直播間連線藝人的助推下,杜華首場直播的銷售額超過了500萬元,還吸引了立白作為直播間冠名商。不過,杜華并未繼續直播,而是“華華子”數字人接棒。根據杜華透露,“自己曾在半年前想把旗下藝人都做成數字人,但大家都反對。就自己打了個樣,做了個華華子出來,大家看了覺得非常有意思。”
此外,據媒體報道,樂華娛樂和萬達影業正著手進入短劇行業,共同制作豎屏短劇作品《青蓮劫》。據悉該劇目前已拍攝結束。
伴隨著旗下藝人合約時期逐漸到期,杜華的壓力逐漸逼近。造出巨星遠不如想象中簡單,如果沒有找到下一個王一博,樂華的處境將更加艱難。
文 / 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