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二 編輯|魏曉
理想,沒能延續2023年以來的好勢頭。
今日理想發布的Q1財報顯示,第一季度,理想汽車營收 256 億元,同比增長 36.4%,環比下滑 38.6%。
凈利潤方面,該季度,理想汽車凈利潤 5.911 億元,同比下滑 36.7%,環比下滑 89.7%。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 13 億元,同比下滑 9.7%,環比下滑 72.2%。
營收增長,但凈利潤方面出現了明顯下滑。
甚至理想在本季度還出現了經營虧損。財報數據顯示,理想汽車本季度的經營虧損為5.85億元,去年同期則為盈利4.05億元。
要知道,作為新勢力而言,理想汽車在2023年大獲成功,非常關鍵的指標,就是經營利潤率保持正向,且數字并不低。
此前理想發布的財報顯示,理想汽車2023年經營利潤為74.1億元,2022年的經營虧損為36.5億元;2023年的經營利潤率為6%,而2022年為負8.1%。
原本,理想已經走上了規模與利潤齊飛的康莊大道,但在2024年,轉頭向下。
“罪魁禍首”,自然是理想汽車3月發布的MEGA。這一李想期望值極高、承載理想從增程轉型至純電戰略的產品,失利了。
理想也在財報中提及到這一點,車輛銷售收入較2023年Q4減少的原因之一,正是:
三月份銷售訂單不及預期導致的車輛交付量減少。
摔了大跤
理想走下了神壇。
3月初,理想MEGA發布后,很快就遭到了市場潑來的冷水。該月,理想MEGA的銷量僅為3229輛,隨后的次月也就是4月份,該車銷量進一步走低,為1145輛。
兩個月來,這款理想寄予厚望的產品,累計銷量僅為4374輛。
無論從累計銷量,還是走勢來看,理想MEGA已經失敗,而這也意味著理想從增程轉向純電的第一步,是直接摔了一個大跤。
只是引發的蝴蝶效應,不僅僅是交學費那么簡單。
由于在第一季度,理想汽車無論是李想本人,還是公司銷售體系,都將很大程度的權重以及資源傾斜,放在了理想MEGA身上。
這導致了在問界的強勢沖擊下,理想L系列沒能做出更好更快速的應對。
隨著理想MEGA的失利,理想在本季度的銷量被問界實現了反超。
長期以來,所謂的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月銷量冠軍一直都是理想汽車,甚至可以說,市場有“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這一概念,都是理想汽車主導并定義的。后者以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月銷量周榜/月榜的形式,在過去一年頻繁對外公布,目的當然是宣揚自身的銷冠地位。
即便財報顯示,理想在該季度汽車總交付量為80400輛,同比增長52.9%,增長態勢依舊不錯。
但橫向對比下,在2024年第一季度,無論是1月、2月、3月,還是整個季度,跟問界相比,理想的銷量都落于下風,向問界交出了月銷量冠軍,也交出了季度銷量冠軍。
保守與務實
理想也被迫調低了銷量預期。
此前,理想全年銷量預期在 80 萬臺,但有消息顯示,在今年3月底,理想下調了這一目標,至56—64 萬臺。
終究是要認清現實。
原本理想在Q1的銷量預期為10萬-10.3萬輛,后由于MEGA失利,理想將其調整為7.6萬-7.8萬。
季度結束后,理想實現了8萬輛的銷售業績,算是小小的超過了此前下調后的目標,但距離原10萬的銷量預期,差距還非常明顯。
保守點,總沒錯。
理想剛發布的財報顯示,理想預計第二季度營收299億元人民幣至314億元,低于市場預估的386.3億元;預計第二季度交付量10.5萬輛至11萬輛,而市場預估13萬輛。
一方面是在高調上犯了大錯之后,現在的理想非常務實。
另一方面,也是市場競爭的進一步殘酷。
4月份隨著L6系列的發布,理想再次超過了問界,重回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月銷量冠軍。不過增長上,并不明顯。該月,理想共交付了25787輛車輛,同比增長了0.4%。
行業的內卷,以及新能源市場的滲透率已經突破了50%的當下,持續高增長的空間,已經非常小了。
影響還在加深
今年Q1,一向以成本管理在行業著稱的理想,各項費用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該季度,理想營業費用為59億元,同比猛增71.4%。拆分來看,研發費用為30億元,同比增長64.6%;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30億元,同比增長81%。
很明顯,理想進入2024年之后,采取了擴張進取的態勢。
一個典型的數據是,過去一年,理想新增了1.2萬人至3.16萬人,同比增長了約60%。儼然,正是要在2024年大干一場。
但隨著第一季度的冷水潑下,理想不得不承擔“躍進”的代價。
從4月到5月,市場不時有傳聞顯示,理想有裁員的調整動作,且涉及范圍較廣,裁員比例也并不低。
同時還牽扯到訴訟。
由于被質疑在發布MEGA時過于自信,從而夸大終端市場需求,給出了不符合現實的銷量目標預期,近日理想被投資者以證券欺詐案集體訴訟至美國紐約東區聯邦地區法院。
一步失敗,最終拖累了整個好局。
好在理想當下依舊財大氣粗,現金儲備高達989億元,MEGA的失利并不會沖擊到基本盤,及時從MEGA失利的陰影走出,然后調整策略,繼續開發新產品,未必不會再延續此前神話。
當然更重要的,也是要重新奪回投資者信心。畢竟理想的市值,進入2024年以來已經下滑了32%,市值蒸發了1000億港元了。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