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模型價格戰,不在百川智能的計劃當中。
作者|陶然 編輯|魏曉
五月這場席卷行業的價格戰,百川智能算是大模型頭部公司中,為數不多的一個例外。
不做免費,也沒談降價,按部就班上架了自家的新模型和新應用。
5月22日下午,百川智能全新Baichuan 4 系列模型及AI 助手“百小應”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除了介紹百川大模型的技術迭代,公司創始人、CEO王小川也談到了近期行業內不斷有大廠入局的大模型價格戰。
王小川表示,降價和免費是優勢,但未必是競爭力——大模型免費之后,整To B市場會繁榮得更快,企業客戶會更愿意嘗試接入大模型,“但尾部公司會退出這個賽道”。
并且,大模型企業這種有些不計成本的競爭,在王小川看來也是一種非健康的狀態:現階段過高的營銷和獲客成本是否合理、今后能否持續,業界始終存有質疑。
To B業務,并非百川智能主要仰賴的商業模式。
在市場規模層面,王小川稱中國市場的C端比B端大10倍,“在美國做To B是特別好的生意”。
基于目前的情況,王小川并不建議創業公司下場,百川智能自己也不會跟著砸價。
“(價格戰)這件事情對我們而言,就是別摻和進去”
此番推出公司成立后的首款AI助手應用,百川智能看重的還是C端。
姍姍來遲的App
在百川智能的官方介紹中,百小應App的定位是“懂搜索的AI助手”。
AI、搜索、助手,都是近段時間大模型行業的高頻詞匯:
Kimi的介紹是“Moonshot AI 出品的智能助手”,360、昆侖萬維等公司的AI搜索產品早已上線多時。谷歌也在最新一場發布會中宣布,公司目前最強大的AI模型Gemini將被注入到其搜索引擎中,在用戶使用搜索引擎時自動歸納總結搜索結果。
僅從功能設置來看,AI搜索和傳統模式的區別,無非是可以系統理解用戶意圖,用自然語言提供一套整合資料后的回答。如果只是在應用商店中新增一個AI搜索App的可選項,姍姍來遲的百小應對比早已發布的同行競品,包括生態位更靠前的百度、微軟bing等大廠,顯然難說能有什么優勢。
所以,具體到各家產品的表現,百小應App作為后來者,理應是該帶來一些驚喜的。
作為一款面向C端的產品,百小應和Kimi,包括360 AI搜索、天工AI助手在內,從生成回答的流程上非常相似。
以當地時間5月23日馬斯克的發言為例,除去Kimi直接給出了解答而沒有顯示從網上檢索相關資訊的步驟外,百川智能百小應、360 AI搜索及天工 AI助手的第一步都先將用戶的提問篩選出關鍵詞,進行了一定范圍內的信息篩選。
這套“網絡篩選,AI總結”的流程,目前可以說也是行業通解,即使是微軟Bing也是相同的模式。
但在相同模式下,生成答案的邏輯和質量亦有高低。
對于這個和馬斯克相關的問題,最明顯的區別是,百小應是四款AI搜索/助手中,唯一一個將資訊的查找范圍設定在英文信息源網頁的,其參考的六個鏈接全部是外網網頁,而余下三款App的信息源則都是國內媒體發布或轉載的資訊。
似乎可以理解為,百小應在識別到關鍵詞“馬斯克”之后,自動篩選了與其關聯性更強的英文信息源作參考。
不過呢,這個推理過程的黑箱,目前仍然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把更多關于英偉達黃仁勛、OpenAI山姆阿爾特曼等同樣是海外公司及人物相關的問題拋給百小應,生成答案的信息源,又全部都是來自國內媒體,和其余幾款App沒有本質區別。
如果確有能根據關鍵詞篩選不同地區、不同渠道信息源的功能,那百小應下一步需要做的,就該是讓這個功能的生效更穩定一些。這樣一來生成的回答更真實有效,二來也能成為App的特色功能區別于行業內大量的同質化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百小應AI助手基于的是百川智能新發布的Baichuan 4大模型,模型本身較上一代在各項能力上均有不同幅度提升,通用能力提升超10%,代碼及數學能力分別提升了9%、14%,在SuperCLUE測評中暫列國內模型第一。
而百小應,正是將升級后的模型能力與公司一直擅長的搜索技術融合而生。
只不過,在基礎模型過剩,C端產品多但變現途徑少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多增加一款AI搜索,百川智能會搶出多少增量,恐怕暫且要先打個問號。
真的不用卷嗎?
在發布會之后的采訪中,王小川說百小應并不是他心中大模型產品的最終形態,“和我要的形象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并且,即便是當前賽道內已經玩家眾多的時間節點,王小川也依然認為,現有的競爭和發展,對于AI和“超級應用”來說都還處于早期。
“今天發布應用不晚,而且是太早了。”
他給出的第一個時間點,是今年年底,據說會有更進一步的產品效果。
雖然嘴上說著不急,但縱觀百川智能不到兩年的發展,一個顯而易見的情況是,百川并非那種不緊不慢的調性。
2023年4月10日,一封署名為百川智能CEO 王小川的公開信空降AI圈,這位搜狗公司創始人正式宣布進場大模型創業,與前搜狗COO茹立云聯合創立一家目標成為中國版OpenAI的大模型公司。
很多朋友認可我的技術理想主義和技術驅動的創業經驗,鼓勵和支持我做中國的OpenAI…
我最動心的是,能和一群有理想的人,用極致的技術驅動創造出顛覆性的智能產品。這一次,百川智能將借助語言AI的突破,構建中國最好的大模型底座…
帶著來自業內好友以及自掏腰包籌集的5000萬美元啟動資金,王小川以創業者身份迅速加入大模型戰局,并在之后400多天的時間里,總共推出了Baichuan系列主模型(如Baichuan-7B/13B、Baichuan2-Turbo、Baichuan3等),以及Baichuan-NPC角色大模型等覆蓋多個領域的開源/閉源模型。
背后的投資方名單也相繼增加了騰訊、阿里等知名公司/機構,據稱,百川智能目前的估值已經超過十億美元,躋身科技獨角獸行列。
但王小川依然有意無意避開了與同行競爭的話題,稱不會為了拉融資而將產品和公司置于一種不健康的狀態——“我們手上有足夠的資金”、“會把精力放在產品價值的體現”。
而對于好產品的定義,王小川說得直白:會得到用戶認可的,跟今天的同行是不一樣的。
至于產品最終會把市場引向一個什么樣的時期、是不是真能如王小川所愿的滿足期待,同時還能勝過同行,還有待用戶和市場的檢驗。
按照他的計劃,這個結果,最快也要等到年底了。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