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繼帶動新能源車大幅降價之后,迪子又一次掀了桌子。
作者|陶然 編輯|魏曉
百公里虧電油耗2.9 L,全球最低;綜合續航2100 km,全球最高。
五月末的迪子,又掏出了天頂星科技。
5月28日晚,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發布暨秦L DM-i、海豹06 DM-i上市發布會在西安舉行,公司董事長王傳福親自站臺,發布了號稱“全球最牛插混系統”的第五代DM技術。
首批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車型秦L DM-i和海豹06 DM-i 正式發售,兩款新車型均包含5個版本,價格區間也均為9.98萬元-13.98萬元。
王傳福稱,全球插混已經進入“中國時刻”:2023年中國市場的插混車型銷量同比增長了85%,全球市場上每賣出4臺插混,就有3臺是中國品牌。
“世界上最先進的插混技術現在就在中國。”
而討論中國最先進的插混技術,比亞迪無疑是熱門選手。
遙遙領先?
此番第五代DM技術發布,46.06%的發動機熱效率、2.9L的百公里虧電油耗和2100公里的綜合續航三項數據一出,車圈一片驚嘆。
這并非只是簡單的參數突破。
熱效率,指的是發動機將燃料能轉化為機械功的效率。比例越大,意味著發動機越能更高效地產生動力,流失成熱能的那部分浪費(對內燃機來說是大部分)也就越小。46.06%的比例看起來不高,但內燃機的低效實際上一貫如此:波音最新GEnX飛機發動機熱效率約為40%,吉利銀河L7的熱效率為44.26%,奇瑞星紀元ET 44.5%,梅奔W11的賽用發動機才干到過50%以上。
而比亞迪,將全球最高46.06%熱效率的發動機,安排在了只要998(秦L DM-i / 海豹06 DM-i 起售價9.98萬)的民用車上市。
不過呢,今天上午,吉利汽車官微轉發了公司高管徐東衛公布的“雷神發動機”產品認證書,話里話外直指比亞迪這個戴了不到24小時的“最高”頭銜。
看起來,插混技術之“最”,比亞迪拿得還不太穩當。
再來看油耗和電耗——熱效率46.06 %的發動機,成就了2.9L的百公里虧電油耗,以92號汽油8元每升計算,每百公里的純燃油成本大約是23元。
電耗方面,以秦DM-i車型為例,官網數據顯示其入門配置的80KM領先型和80KM超越型電池容量均為10.08 kWh,CLTC純電續駛里程80km,計算可得秦DM-i的百公里電耗約為12.6度。按照充電樁一度電約1.5元的標準,每百公里的用電成本約為19元。
低油耗,又成就了官方標注的2100km綜合續航。這個數值與北京到廣州的距離接近(高德顯示為2126km),即便按完全不充電的極端情況算,一整趟下來的油錢是483元人民幣。
而在日常使用尤其是城市通勤中,買了插混車型卻不充電的情況一般不會出現,用車成本只會更低。
繼帶動新能源車市場大幅降價之后,迪子又一次掀了桌子。
干翻合資?
面對如此重拳出擊的比亞迪,第一個遭重的恐怕還是日系三大媽(軒逸雷凌卡羅拉),和朗逸、速騰這類熱門合資家用車。
畢竟,相較于國產新勢力在智駕、智能座艙等方面各出奇招,這些長期占據經濟型家庭用戶心智的家用轎車,才是比亞迪真正長時間對壘的競爭者。
根據懂車帝統計的數據顯示,近一年和近半年的榜單中,軒逸朗逸均分別位居海鷗、秦Plus之上。
不過,如果把時間范圍縮小至2024年,這個局面似乎已然發生變化。
今年1至4月,除去開年第一個月的頹勢外,從官宣降價的2月份開始,秦Plus和海鷗就始終占據著轎車分類No.1。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4月份的中國汽車市場中,自主品牌汽車共售出88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1%。相對應的,主流合資品牌的銷量降至45萬輛,同比下降26%;豪華品牌的零售量為20萬輛,同比減少了12%。
中國自主品牌零售份額四月已經漲至57.5%,同比增長9個百分點。而德系、日系品牌份額分別為19%、15.2%,前者降低2.2個百分點,后者降低3.6個百分點。
曾分別占據國內市場份額超20%的德系和日系,風光似乎已大不如前。不論是初始定價,還是綜合油耗電耗等使用成本,或者車機、智駕、智能座艙等駕乘體驗,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正在完成對合資車企的全面超越。
并且,在技術及市場同步高速發展的環境下,這種對外(合資)的優勢一旦建立,似乎也難再動搖:低油耗高性價比本是日系車的標簽,如今優勢不再;德系車多以品質和性能為消費者認知,但隨著汽車業油轉電/混動的技術迭代,以及國內汽車工業成熟、各個供應鏈的完善,德系的“優越”似乎也在消解。
市場消息顯示,豐田汽車將開發計劃用于插混汽車的小型新型發動機,作為純電普及之前混動市場的“現實解決方案”,同時對抗走在前面的中國企業比亞迪。
從2008年12月,全球第一輛插電混動汽車——比亞迪F3DM在西安比亞迪高新工業園量產下線,到2023年的143萬的插混車型銷量,作為插混技術路線開創者的比亞迪自己趟出了一條路,走在前面本是理所應當,卻也并不容易。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