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搶不到張雪峰的課,AI高考志愿能治好家長們的精神焦慮嗎?
作者|陶然 編輯|魏曉
2024高考成績陸續公布,張雪峰不出意外的再次成為“頂流”。
高考前夕,張雪峰直播間定價11999和17999元2024屆志愿填報夢想卡和圓夢卡被家長搶購一空,“張雪峰直播賣卡3小時入賬2億”的微博熱搜僅19日一天便獲得了超過300萬的閱讀量。
感嘆高考熱度之余,張雪峰這個名字的吸金能力也再度得到驗證:
盡管價格顯然談不上便宜,盡管峰學蔚來(張雪峰名下公司)給出的介紹明確提及該課程只是“團隊老師服務”而并非張雪峰本人指導,卻依舊難擋家長們“付費問路”的熱情。
填報志愿,本質上是一套篩選并匹配數據的邏輯:大多數情況,是根據高考成績從全國N多所大學高校中篩選出不低于門檻的部分,再從這部分中根據考生需求匹配最合適的一項或者幾項作為首選和備選。
這項涉及數據、系統和決策的繁雜工作,正是過萬咨詢費的來由。
賽道內一家獨大?目前來看張雪峰團隊確實是的。
但攪局者,現在也不是沒有,2024年升學季,風口之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殺入了高考志愿填報這條賽道:靠譜AI、夸克、百度,新玩家老玩家都把高考志愿幾個大字印在封面,成了金字招牌。
技術層面,不管是數據的篩選和匹配,還是自然語言理解的對話咨詢,2024年的大模型似乎都足以勝任。
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事關高考影響重大,人工智能能做不假,但,能做好嗎?
靠譜AI:更靠譜的,仍需內購?
在2024年高考之前,靠譜AI(北京靠譜前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將免費向考生及家長開放志愿填報AI工具。
用戶可多次提交模擬成績并預測不同志愿的錄取結果,還能預測各院校當年的錄取位次。
打開靠譜AI App,高考相關兩項應用中的“高大(AI志愿規劃師)”被擺在了當前版本的首頁,開屏即見;另一項“小志(模擬志愿填報)”也在左側第一位。
把考生成績和需求直接甩給AI,“高大”很快給出了一個分為四檔的志愿列表,從最上方(分數線最高)的“沖”(可嘗試填報)到最下方的“墊”(兜底選項)依次排開。分數和專業方向也完全對應了提問中給出的信息,在能保證學校數據無誤的前提下,這份回答理論上還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
不過,這四檔分段對應的四個學校實際上也只是每檔各取其一,在細分欄目中可以看到每一檔更多的幾個選項。但若想查看完整報考方案,則需另外付費,最低檔為399三個月金卡會員,最高檔包含測評課程、心理輔導以及真人復審等全套服務的,定價高達1999元/三個月。
這個定價如果對比張雪峰等頭部團隊,顯然稱得上“價廉”,至于是否能做到“物美”,似乎還有待多一些名師背書。
得益于能理解自然語言的大模型,除了志愿填報外,用戶還可以直接跟靠譜AI交流更具體的學校推薦、就業指導。這點無疑是與傳統高校數據庫區別最大,也是用戶使用體驗改變最直觀的一項。
不過略顯遺憾的是,靠譜AI似乎在達到一定使用量或使用時長后會強制觸發付費選項,無法繼續“白嫖”,給用戶試水的空間比較有限。
至于放在導航欄次位的“小志”,則更接近于一個偏傳統的、基于高考成績的數據庫,用AI做了匯總和排名,數據對于部分家長來說可能會略顯繁雜。
大約在使用靠譜AI填報志愿一小時后,官方客服也是給藍媒君直接打來了電話溝通高考相關需求,看得出目前AI志愿作為公司的重頭戲,顯然在推廣層面頗為下功夫。
靠譜AI創始人劉建華此前表示,沒有任何人類規劃師能在高考填報領域與AI相比,他認為,人往往難以區分觀點與事實,而真實的數據和事實才是引導正確決策的關鍵。
“讓這一重要的決策過程,變得更普惠、專業和準確。”
普惠相對容易理解,而專業和準確層面,還需要一些來自來自用戶的真實案例做證明。
夸克,老師傅的第六次高考
作為阿里巴巴內部孵化,也是旗下面向年輕群體的智能搜索應用,夸克官方稱,2024年已經是夸克連續第六年為高考生和家長提供免費高考信息搜索和志愿填報幫助。
雖然都將高考志愿放在了App圖標當中作為當季賣點,但畢竟主打的還是綜合性,夸克并未同靠譜AI一道將高考志愿放在首頁。
進入App,“夸克高考”被安排在了搜索欄下方應用列表的第一位,并加上了紅色出框標簽。
但在具體操作上,夸克的模式更偏傳統,用戶需要一步步完善信息,不能一鍵喚起大模型,一些能夠由AI匯總的簡短問題,也是先給出搜索結果再由AI整合。
在填寫完對應省份、科目和成績后,夸克自動排名并列出了高中低三檔學校推薦,數量相當多。
不過,或許是得益于多年積累,夸克高考在數據層面做得可以說是非常全面且詳細,從歷年分數到招生計劃,甚至連學費和細分科目都給了參考。并且。對于體驗用戶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夸克高考的基本功能中似乎沒有強制付費的項目。
以及于高考本身關系不大,但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后面幾年大學生活的,夸克整合了知乎、小紅書等平臺的動態、筆記,對學生、家長可能關心的校園環境概況也做了匯總推薦,這個顯然是是夸克老本行“搜索”帶來的技術和數據紅利。
對比功能上更為垂直的靠譜AI,夸克在高考志愿方面是更為保守的那個:基于原有功能做了AI強化,但沒有直接讓大模型接管全部流程,而是將搜索方面的優勢進一步體現,大模型適當提供綜合意見。
還有一點,夸克似乎并不將自身定位成能平替“張雪峰”們的AI導師,現階段大約仍在輔助工具一類,甚至還請來了張雪峰本人做宣傳。
文心一言:我全都要
比夸克做高考志愿填報更久的,百度是其中之一,也是最早的一批。
甚至早在大模型技術普及之前,百度就已經在高考查分和學校數據等方面建設了很久。
此番2024年升學季,百度在主App內可以說是集成了夸克類型的搜索,以及存在感非常高的大模型能力:用戶在百度App內搜索高考、志愿等關鍵詞即可調出百度高考的應用鏈接,輸入分數后也是一鍵生成省內排名和學校推薦。
在具體功能上,和夸克類似的是,都不能在瀏覽器界面直接和大模型對話,必須進到高考應用內部;但區別在于,百度專門在右下角設置了一個“AI聊志愿”入口,點進入之后就可以進入跟AI的對話環節,相當于一個高考查分、填志愿專精的文心一言。
而在數據層面,百度同樣給得全面且細致,包括不僅限于分數線、專業、學費以及招生計劃等等。公開資料的整理匯總對有積累的大廠來說不是問題。
而像這種在一級功能之外的可以額外進行多項對比,包括固定某個選項在最左側然后調整右邊對比項(最多可橫向對比五所大學高校)的功能,顯然就屬于在“填報志愿”這行干了多年的老師傅總結出的經驗,解決用戶實際使用中的痛點。
模型能力、數據積累和用戶體驗多個維度全照顧到了的百度,成了業內少有的“集大成者”。
結語
2024高考出分時刻將至,人工與人工智能搶生意的環節也許會成為一個趨勢,但在今年未必會非常明顯。
小廠和大廠在數據和體驗層面,其實都已經做到了和過去網上高考查分、查志愿模式的極大量變,但這種量變能否帶來人工智能對張雪峰們這些“資深人工”,在高考建議方面話語權的質變,還有待一兩個爆款應用,或者代表性案例的出現。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