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京喜全部裁員”的消息在圈內盛傳,3月22日,據內部知情人士透露,京喜裁員主要集中在京喜拼拼業務,具體優化比例為10%-15%,裁撤區域包含四川、江西、海南、廣東、蘇滬等地。“全部裁員”消息不實,此次調整主要是由于京喜將進行戰略聚焦和區域聚焦,未來在下沉市場將更加聚焦在以供應鏈為核心的能力打造上。
京喜上線于2019年10月,受多多買菜的影響,起初的定位就在下沉市場,借與微信合作入駐微信一級入口獨立運營,以拼購業務展開,軟件上市之時發展非常迅猛,首日便開通了13座城市,隨后近四個月內,其相繼開通近80座地級市,覆蓋面非常之廣。但就影響力和流量大小而言,仍比不過燒錢補貼的拼多多和美團,2021年5月開始,京喜就接連退出福建、甘肅、貴州、吉林、寧夏和青海等市場,8月關閉了山西業務。
與社區團購第一梯隊拼多多、美團不同的是,京東對京喜拼拼的定位除了“下沉”能找到更多用戶以外,京東采購、物流以及倉儲和高效的配送都是它的優勢,然而再大的優勢都比不過持續燒錢補貼來的高效。2021年下半年,社區團購的市場份額占比已經明晰,京喜拼拼處在墊底位置。從京東2021年財報數據來看,京喜所在的新業務板塊虧損超過了百億。
而隨著京喜拼拼業務的多地全面退市,社區團購中小平臺基本已全部出局。
社區團購從騎虎狂奔到如今潰敗退場,這場爭搶百姓菜籃子的互聯網藍海戰不到三年就變成了一片死海!
社區團購自2020年,國家出臺“九不得”限令后,命運就開始了新的走向,由此各大平臺類似“1分錢買雞蛋”等超低價銷售行為有所收斂,社區團購失去了快速引流的殺手锏。直到2021年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文,給了社區團購三項定性: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操作不合法!并針對互聯網利用網絡團購無序擴張、打壓實體、破壞市場的現象,強調表明了高舉高打的部署,至此,社區團購真正進入凜冬。
但如果要說社區團購涼涼是因為國家強監管的鐵腕政策,這有失公允。
歸根究底,低價補貼、內卷燒錢的商業模式本就不可取。社區團購無序的壟斷擴張直接影響到了全國630萬家零售門店,有實體商戶控訴道:“這些社區團購大言不慚說是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提供方便快捷,但這根本就是傾銷、不正當競爭!是巨頭聯合操縱市場價格搶我們飯碗!吃相簡直不要太難看!”
從市場監管總局對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企業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可見,某平臺銷售“萬人團陜西紅香酥梨300g/份”,標示“團購價¥0.88”,而進貨成本為2.4元/份,售價還不到進貨價的一半。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出,這些平臺大量商品實際銷售價格低于進貨成本。如計入運營等成本,實際銷售收入遠低于成本。監管部門將其定性為“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低于成本銷售商品的行為”,違反了價格法。
此外,社區團購的商品質量也是頻遭詬病的重災區,根據今年3·15各地投訴維權情況統計,基本每個地區對社區團購平臺的投訴量達到了上千條!逛一圈黑貓投訴,美團優選6123條、多多買菜11347條......投訴內容涉及產品質量無保證、食品不新鮮、缺斤少兩、貨不對板、平臺虛假宣傳、價格欺詐、配送提貨體驗差、售后服務不到位等等......
互聯網巨頭們在百姓菜籃子里“精耕”,搶流量的時代已經結束,曾幾何時互聯網企業也有過“科技”和“高精尖”的標簽,但他們并沒有向著高處發展,反而投身百姓的菜籃子,扎堆干起與民爭利的行當,套用一句人民日報對互聯網社區團購的評價:“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