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站在新舊周期交替的歷史節點,改弦易調,整隊再出發成為各行各業的主線,從互聯網大廠到宇宙級房企,概不例外。
5月31日,碧桂園發布了對旗下組織架構進行調整的通知,也是楊惠妍接棒后的首次大動作。
從內容來看,調整后的控股集團下設地產集團、科技建筑集團兩大產業集團,以及新業務事業部、創新投資事業部兩大業務板塊,由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出任地產集團CEO。而在原有架構中,控股集團下設地產集團,地產集團涵蓋其他業務。
不難看出,碧桂園正在從過去偏單一、重地產的業務結構,邁向更契合形勢變化的多元融合發展、多條線齊頭并進的新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3月3日,碧桂園剛剛完成一輪人事變動,按照“優秀區域總裁管區域”原則,實施區域總裁兼任方案,區域數量不變,之前58位區域總裁減少至29位,原有另外29位區域總裁將為區域執行總裁。
結合此次組織結構調整,意味著碧桂園“一體兩翼”新戰略的班底已全部就位,即以房地產主營業務為主體,以代管代建輕資產發展、科技建造為兩翼。
一般而言,組織結構或治理模式轉變,往往以更適應大環境,更進化自身機能為目標。
對于碧桂園來說,于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躍遷的變局中,必須要做出剔骨療毒的徹底改變;同時,弱化地產屬性,加速去化、尋找第二增長曲線都是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壓力。
2022年,碧桂園通過整合旗下建筑子公司和原博智林旗下的總包單位,成立科技建筑集團,以及大力拓展代管代建市場,加快轉型動作。
不過,從大局著眼,無論是代管代建還是科技建造,都只是錦上添花,碧桂園當前的根和“錦”還是地產,最緊迫的問題仍然是去庫存。
就在近期的會議上,碧桂園集團管理層曾表示,當前市場整體維持“弱復蘇”態勢,形勢仍然嚴峻,內外壓力疊加,挑戰更加艱巨。
事實是,據中指研究院數據,今年前五月,碧桂園總銷售額約為1399億元,同比下降30%,銷售排名已從去年同期的第一名滑落到現在的第五名。
2022年全年,碧桂園實現權益銷售額3574.7億元,位居行業榜首,實現權益銷售面積4450.3萬平方米,但凈利潤虧損60.52億元,同比2021年的268億元由盈轉虧。
從楊國強到楊惠妍,碧桂園能否在新任掌門人的帶領下走出新氣象?只能交給市場和時間來回答。
作者: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