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天涯 /作者 楊起超 時風/編審
當前,干散貨航運行業正面臨需求穩步增長與運力供給受限的雙重驅動,疊加國內“國貨國運”戰略支撐,行業中長期景氣度明確。福建海通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通發展”)專注于國內沿海以及國際遠洋的干散貨航運服務,已發展成為國內民營干散貨航運領域的領先企業之一。盡管2025年上半年受短期因素影響干散貨航運價承壓,海通發展仍實現營收逆勢增長。
作為國內民營干散貨航運頭部企業,海通發展通過運力規模擴張、全船型運營布局、全球化航線網絡、精細化數智化管理,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壁壘,展現出逆周期增長能力與長期發展潛力。2025年上半年,海通發展外貿自營超靈便型船TCE較市場平均租金溢價約33%,境內程租業務貨運量同比增長3.93%,彰顯其卓越的運營效率與成本控制能力。憑借優秀的運輸能力、精細化的成本管理和專業高效的客戶服務能力,海通發展與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
一、全球干散貨海運貿易量整體逐年增長,五大產業要素驅動國貨國運
水上貨物運輸是國際航運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全球90%以上的國際貿易是通過水上運輸完成的,而干散貨運輸是水上運輸的主要方式,占全球總貨運量的比例超過40%。海通發展專注于國內沿海以及國際遠洋的干散貨航運服務。
?
1.1、全球干散貨海運貿易量穩增,三大因素壓制運力增長
近年來,全球干散貨貿易市場處于穩步增長期,干散貨貨運量整體保持平穩增長。
據克拉克森統計,2020-2024年,全球干散貨海運貿易量分別為51.70億噸、53.65億噸、52.52億噸、55.08億噸、57.41億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5%。其中,2024年,全球干散貨海運需求同比增長3.1%。
在全球干散貨海運需求增長的同時,三大因素壓制行業運力供給上升。
截至2025年6月,全球干散貨船在手訂單與現有運力之比為10.42%,疊加全球活躍船廠數量減少、且船臺被其他船型擠占,產能緊張預計將拉長整體交付周期,新船數量增長放緩。
另一方面,現役船隊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20年以上船齡的船舶占比達14%,不僅導致運營效率下降,還增加了塢修天數。此外,老舊船舶的潛在拆解規模也頗為可觀。
此外,為應對日趨嚴格的環保新規,部分老舊船舶減速航行,進一步限制有效運力。
?
1.2、五大產業要素驅動國貨國運,國內干散貨航運業發展空間廣闊
航運業的長期健康發展需要龐大的進出口貿易體量、完善的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先進的船舶工業、領先的船舶管理水平、充足的船員供給等多方面的上下游產業支撐,在上述方面,國內具備全球領先的產業基礎,足以支撐航運業長期向好發展。
進出口貿易體量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球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
國內分別占8席和6席。2024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7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3.3億標箱,繼續穩居世界首位。
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內目前已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世界級港口群,港口基礎設施規模多年保持世界首位。智慧綠色港口加快建設,國內已建及在建的自動化碼頭數量世界領先,一批近零碳港口加速建設。
船舶工業方面,國內船舶工業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是全球首席造船大國。2024年國內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55.7%、74.1%和63.1%,連續15年全球居首,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國內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
船舶管理水平方面,中國船級社(CCS)位列全球十大船級社。
船員供給方面,截至2024年底,國內注冊船員總人數超過203萬人,航海人才和船舶管理人才豐富,是全球航運業國際海員的主要供應國之一。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貿易流向變化的大背景下,國內在全球航運業中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據克拉克森數據,2024年,國內作為全球最大船東國的優勢進一步擴大至接近3,000萬總噸。
隨著中國在全球航運市場格局中的重要性愈發突出,海通發展所處行業的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近年來全球干散貨航運行業需求穩步增長,且運力供給增長受限。同時,國內完善的航運產業生態驅動國貨國運。隨著國內航運國際影響力的持續提升,干散貨航運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
雖然干散貨航運中長期的增長邏輯不變,但2025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及干散貨航運市場面臨多重壓力,境外干散貨航運市場價格同比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海通發展的業務規模持續增長,實現了營業收入的逆勢上升。
?
2.1、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逆勢增長,收現比持續超過100%
2025年上半年,BDI(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CI(波羅的海好望角型船運價指數)、BPI(波羅的海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BSI(波羅的海超靈便型散貨船運價指數)均值分別為1,290、1,904點、1,189點、889點,同比分別下降30%、33%、33%、30%,運價中樞出現顯著的短期下移。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和多變的市場環境,海通發展持續擴充自營運力規模、提升市場運力利用效率,繼續拓展全球市場、推進船舶運營的全球化,業務規模呈良好增長態勢。
據海通發展公告,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海通發展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46億元、17.05億元、36.59億元、18.00億元。其中,2025年上半年,海通發展的營收同比增長6.74%。
同時,近年來海通發展收現比均超過100%,營收質量優異;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正,“造血”能力顯現。
據海通發展公告,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海通發展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營業收入之比分別為104.28%、101.42%、100.78%、101.66%;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7.99億元、2.00億元、10.15億元、3.91億元。
?
2.2、募資購船提升綜合競爭力,控股股東、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全額認購定增凸顯中長期發展信心
在兼顧業績增長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海通發展也通過股份回購、現金分紅等方式回饋廣大股東。
2024年至今,海通發展已回購股票306.41萬股。2022-2024年,海通發展分紅金額分別為8,255.20萬元、9,212.77萬元、9,166.13萬元,累計達26,634.11萬元。
此外,海通發展擬向控股股東、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募集資金2.10億元,總投資2.69億元用于“干散貨船購置項目”。該項目通過購置3艘干散貨船舶,進一步提升海通發展運力規模,優化船隊結構與全球航線布局,提高運營效率,持續提升其在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從項目實施的必要性看,全球大宗商品需求保持穩定增長,而干散貨航運的供給端增速下降,干散貨航運業中長期的增長邏輯不變;西芒杜鐵礦石項目將于2025年投產,有望帶來運量和運距的雙重增長;“反內卷”等政策有望推動價格提升、增厚利潤空間、提高開工率,進而帶動上游原材料需求擴張,從而拉動干散貨航運的需求;中東等地緣局勢因素以及部分區域惡劣天氣因素頻發導致全球船舶使用效率下降,制約有效運力增長;俄烏、中東等國家和地區的重建需求值得關注。
總的來說,盡管2025年上半年干散貨航運市場運價中樞顯著下移,海通發展仍實現了營業收入逆勢增長6.74%,展現出良好的抗風險能力。同時,海通發展營收質量優異、現金流“造血”能力穩定。此外,海通發展通過現金分紅、回購回饋股東,并募資購船提升運力規模,凸顯其對行業中長期發展的信心。
?
三、運力規模在國內民企中排名前列,持續拓展全船型運營
運力規模是航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海通發展近年來持續提升運力規模、優化船隊結構,為其抓住市場機遇實現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
?
3.1、2025年上半年新增運力12艘,運力規模在國內民企中排名前列
歷經多年深耕,海通發展已構建起完善的運輸網絡,船隊覆蓋航線廣泛,運力規模在國內民營干散貨運輸企業中名列前茅。
2025年上半年,海通發展通過新購船舶以及光船租賃(即船舶融資租賃)的方式新增運力12艘。截至2025年6月末已交接8艘。待全部12艘新增船舶交付后,海通發展將擁有長租干散貨船舶(使用運力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14艘,自營干散貨船舶58艘,重吊多用途船1艘,油船3艘,總計散貨船控制運力484萬載重噸。
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末,海通發展船隊規模在國內企業中排名第七、在國內民營企業中排名第三,具備顯著的行業地位。
?
3.2、持續拓展全船型運營,瞄準需求進軍重吊多用途船市場
根據載重規模的差異,干散貨船舶主要分為好望角型、巴拿馬型、超靈便型、靈便型等類型。全船型運營有利于企業靈活匹配不同貨種與航線需求。
目前,海通發展已從最初專注于超靈便型散貨船運營逐步拓展至涵蓋超靈便型、巴拿馬型、好望角型等全船型運營模式,既能高效運輸化肥、鋼材、糖等小宗散貨,又能承接鐵礦石、煤炭、糧食等大宗商品的遠洋運輸。
其中,海通發展運營的船舶主要為5-6萬載重噸的超靈便型干散貨船舶,自有新造船舶均由國內一級一類船廠建造,船齡較短且船型統一,在船舶物料配件購買、船隊水上貨物運輸管理等方面均有較大共通性,維修養護成本相對偏低,有效降低了內部管理成本。同時,超靈便型船舶吃水較淺,裝配自裝自卸設備,對港口、航線的適應能力強,覆蓋航區廣泛,有效保證了船舶的周轉率和物流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為服務工程機械、港口機械、軌道交通、新能源設備等大型裝備出口,海通發展購入1艘7,760載重噸的重吊多用途船,滿足高端設備及重大件等持續增長的海運需求,同時與其現有件雜貨形成有效互補,進一步豐富運輸貨種,貼近客戶全面運輸需求,有利于提高市場份額和影響力。
簡言之,海通發展持續擴張運力規模,總計散貨船控制運力達484萬載重噸,運力規模在從事干散貨運輸的民營企業中排名前列。同時,海通發展不斷豐富船隊結構,拓展全船型運營。此外,海通發展瞄準市場需求,切入重吊多用途船領域,拓展了業務邊界。
?
四、內外兼營構建全球航線網絡,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穩定合作
自成立以來,海通發展一直聚焦干散貨運輸業務,已建立起輻射境內沿海及國際遠洋的航線體系。同時,海通發展與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
4.1、境外航線覆蓋超過300個港口,境內航區遍布國內沿海
國際遠洋運輸方面,海通發展持續拓展全球干散貨海上運輸業務,運營的航線遍布8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個港口。
境內沿海運輸方面,海通發展通過直接購買、租賃等方式控制運力,在境內沿海、長江下游、珠江三角洲等航區為客戶運輸煤炭、鐵礦石、鋼材等干散貨。海通發展現已成為環渤海灣到長江口岸的進江航線中煤炭運輸貨運量最大的民營航運企業之一。
?
4.2、“貨船港油”四位一體持續開拓市場,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關系穩固
國際遠洋運輸方面,海通發展密切跟蹤市場行情,結合宏觀經濟、地緣政治、航線特點等因素靈活調整經營策略,準確把握市場脈搏,并充分發揮其件雜裝載專業、配合度高、航區廣泛等經營優勢,依托自營船隊建設繼續擴大市場份額,提高收益。
境內沿海運輸方面,在“貨-船-港-油”四位一體戰略驅動下,海通發展持續開拓市場。
在貨端,海通發展構建“煤炭+非煤”雙輪驅動格局:一方面提升鐵礦石、鋼材等非煤貨種占比;另一方面深耕長江流域,強化既有客戶合作并拓展新客戶,與國內知名鋼鐵企業客戶建立直接合作機制,發展具有長江特色的江海聯運業務。
在船端,海通發展打造數字化運力池,搭建市場運力招標平臺,依托自身業務積累,繼續深化運力資源管理體系建設,市場船舶資源使用能力不斷提升。
在港口端,海通發展深化戰略協同,提升客戶服務效能。
在供油端,海通發展加強航運業務與船舶供油業務聯動,延伸產業鏈服務能力,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隨著市場服務能力的持續提升,海通發展與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同時,海通發展在船舶管理、航線調配、客戶開發與維護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具備競爭實力的專業化隊伍,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
綜述之,海通發展已構建起覆蓋80余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個港口的航運網絡,形成了國內沿海與國際遠洋并重的雙輪驅動格局。同時,海通發展在“貨-船-港-油”四位一體戰略驅動下,持續開拓市場。目前,海通發展已與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
五、外貿自營主力船型TCE高于市場水平30%以上,推進數智化轉型與AI應用
根據干散貨航運行業的特點,海通發展設立了獨特的精細化管理制度,極大提高了營運效率與盈利水平。同時,海通發展持續推進數智化轉型,全面賦能經營管理。
?
5.1、構建精細化運營體系,外貿自營超靈便型船TCE跑贏市場
深耕干散貨航運領域多年,海通發展建立了涵蓋船舶購置、燃油采購、船員培訓、航行管理、維修保養等環節的全方位、系統化、專業化的管理體系。
近年來,海通發展持續優化船舶管理、運力配置、響應機制與運營流程,構建并完善了精細化運營體系,多方面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依托深厚的船舶管理底蘊與豐富的航線運營經驗,海通發展在嚴控風險的同時,秉持全球視野,靈活調度船舶,精選高溢價航線,不斷推動業務穩健增長。
2025年上半年,海通發展外貿自營超靈便型船日均TCE為12,258美元,較同期市場平均TCE水平高出約33%,經營效益顯著優于市場基準。同期,海通發展境內程租業務貨運量為1,880.49萬噸,同比增長3.93%。
?
5.2、持續推進數智化轉型與AI應用,在五大方面成效顯現
目前,全球航運業開始進入信息化、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期,數字化能力已成為航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
近年來,海通發展緊密圍繞戰略定位,聚焦管理提升與資源整合,積極探索“信息化+航運”的創新路徑,采用對外合作建設與自主建設信息化平臺相結合的模式,構建數據與流程雙輪驅動的數字化體系。
具體來看,海通發展深化信息化與數字化轉型,推動航運業務智能化升級,主要成效體現于船舶精細化管理、船舶安全管理、流程自動化、產業協同平臺、一體化管理等方面。
(1)、船舶精細化管理:海通發展引入備件RFID管理系統,并推進船舶備件超市化項目,實現船岸庫存實時聯動,優化備件采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2)、船舶安全管理:海通發展外貿船舶全部完成CCTV智能監控網絡部署,并建立船舶實時監控、防盜等機制,輔助建立船岸協同機制。
(3)、流程自動化:海通發展應用RPA機器人處理大量繁瑣、重復性的工作任務,顯著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4)、產業協同平臺:海通發展基于“船視寶”數據搭建內貿業務平臺,實現從貨盤發布、招標到結算的全流程數字化。
(5)、一體化管理:海通發展升級跨區域經營系統,統一營銷流程與財務結算標準。
簡言之,海通發展通過構建精細化運營體系與推進數智化轉型,實現了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的雙提升。
?
六、結語
在全球干散貨海運貿易穩步增長、運力供給受限的行業背景下,國內航運業憑借完善的航運產業生態加速提升國際影響力,推動國貨國運進程。隨著中國在全球航運市場格局中的重要性愈發突出,國內干散貨航運行業的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作為國內民營干散貨航運的領先企業,海通發展緊抓市場機遇,持續擴大運力規模、優化船隊結構、拓展全球航線布局,并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數智化轉型不斷提升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在2025年上半年運價承壓的背景下,海通發展仍實現營收逆勢增長,展現出穩健的抗風險能力與可持續發展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