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部環境打擊和消費需求改變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母嬰實體零售業態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其中,用以前的經驗來做現在的生意,這些母嬰門店已逐漸被淘汰出局。而那些“小而美”的母嬰小店勢能爆發,甚至能夠和“大而全”的連鎖門店分庭抗禮。
眾所周知,大體量的母嬰連鎖店具備一定的知名度、資金優勢,甚至話語權。也正因此,它們能夠拿到小店沒有的豐富資源,包括產品、資金、活動支持等,以及有實力建設供應鏈、倉儲和物流、數字化技術系統等,這些也使其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強勢布局。
但如今,母嬰連鎖店的狀況似乎并不好。據相關數據預測:2021線下母嬰實體門店已倒閉近40%,今年將在此基礎上再清退30%。尤其是大店、連鎖,曾經開店有多風光,如今倒閉就有多狼狽,很多連鎖都出現了拖欠員工工資和供應商貨款的情況。
除此之外,全國各地還分布著數以萬計的母嬰小店,雖然它們在門店數量、團隊規模和影響力等方面都不如連鎖,但面對商業環境變化,卻能夠積極應變創新,對新品類、新模式、新玩法踴躍嘗試,這也使它們即使在逆勢之下,依舊可以保持增長態勢。
不過也有人指出,母嬰小店沒有產業供應鏈,服務專業度也不夠,并且議價能力也不行,拿不到豐富的資源和差異化的活動,整體來看抗風險能力很弱。如果行業內卷要淘汰一批母嬰門店,那么首當其沖的就是這群小店,因為小店里真正能玩好的是鳳毛麟角。
基于此,母嬰連鎖店無論是在供應鏈還是影響力等方面上都首屈一指,而這些小店卻憑借著積極應變被預判是母嬰行業下一個十年變革里的中堅力量,那么到底「連鎖VS 小店:誰是未來母嬰的趨勢?」。
7月25日,在中國母嬰前沿(CMIF)大會舞臺上,經典的油桶battle環節再次來襲,辯題犀利如舊,內容更燃更炸。
特邀連鎖方:一米嬰光母嬰連鎖創始人吳亞明、愛心親子園孕嬰連鎖創始人譚傳濤、子母孕嬰連鎖總經理王斌、歡熊寶寶創始人石磊磊、家兒寶寶生活館創始人胡嘉慧。
以及小店方嬰樂會創始人羅小鳳、A7 baby母嬰創始人高心飛、愛爾嬰母嬰聯合創始人鮑金蘭、推手科技 CEO 熊文華、奶牛布克創始人孫駿然。
相信比起粉飾太平的官腔,激烈的唇槍舌戰反而可以為母嬰人帶來更多沖擊性、啟發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