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張靜懿
近期,深圳市匯創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909,以下簡稱:匯創達/公司)發布了公告,披露了控股股東李明及其一致行動人董芳梅、寧波通慕擬通過協議轉讓部分股份的消息。
這已經是匯創達今年第二次發生股份轉讓,加之公司實控人今年以來頻繁質押股份,市場對公司股東的資金狀況表現出了明顯的擔憂。
實控人第二次轉讓股份
根據公告,匯創達實際控制人之一董芳梅及其一致行動人寧波通慕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將其合計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890.65萬股以18.42元/股的價格轉讓給云南信托,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5.15%,股份總價款約為1.64億元。
其中,董芳梅轉讓其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153萬余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0.89%;寧波通慕轉讓其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737萬余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4.26%。
根據股權架構,李明與董芳梅為夫妻關系,共同作為匯創達的實際控制人,而寧波通慕則是董芳梅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的企業,因此李明、董芳梅及寧波通慕為一致行動人。
截至11月4日收盤,匯創達的股價為26.99元/股,遠高于此次轉讓價格18.42元/股,引發了一些投資者在投資者平臺上的質疑,認為公司可能存在“低價套現”的行為。
對此,匯創達對《投資者網》回復稱,“本次股份協議轉讓受讓方云南國際信托主要基于對我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持有公司股份,同時公司本次引進金融機構股東,也可優化公司股東結構。本次權益變動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及持續經營產生影響,不會對公司的人員、資產、業務、機構等方面的獨立性產生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的情形。”
不過,這并非匯創達實控人今年首次轉讓股份。5月,李明曾將其持有的940.43萬股無限售流通股以17.73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張淑媛,交易總額約為1.67億元,占公司總股本的5.44%。6月19日,相關股份過戶登記手續已完成。
此外,今年以來,匯創達的實控人進行了多筆股權質押。截至8月8日,董芳梅已質押308萬股,李明已質押3610萬股,合計質押391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2.65%。因此市場猜測公司實控人可能面臨較大的資金需求。
盡管如此,匯創達的整體財務狀況較為良好。據wind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匯創達的資產負債率為28.55%、流動比率為2.26、速動比率為1.81、現金比率為0.83,顯示出公司的資金流動性較好,短期內不存在資金緊張的問題。
變更募投項目
匯創達自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導光結構件及組件、精密按鍵開關結構件及組件的研發、設計與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各類消費電子終端。公司于2020年11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成功上市。
在IPO募資計劃中,匯創達原計劃投資4.07億元用于“深汕匯創達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然而,該項目已于今年1月終止,剩余的1.94億元募集資金及已投入的設備將用于全資子公司東莞市聚明電子有限公司的“導光結構件及信號傳輸元器件擴建項目”。
同時,另一個募投項目“深汕匯創達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也被終止,剩余的3644.75萬元募集資金用于新項目“聚明電子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項目資金不足部分將由公司自有資金解決。
匯創達認為,“變更深汕匯創達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是公司結合市場環境變化及投資運營最優化而作出的審慎決策,對降低投資成本及投資風險、提高公司運營競爭力具有積極意義,是為了改善公司未來產品交付狀況、縮短物流時間、滿足客戶審廠需求等,有利于保障公司整體業務的持續穩定發展。”
在招股說明書中,募投項目占據了相當大的篇幅,資金流向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市場專業人士指出,變更募資投向可能會引發投資者對公司資金使用的質疑和不信任,從而對公司的聲譽產生負面影響。
切入新能源領域
2023年上半年,匯創達開始布局新能源電池模組新業務,啟動了“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系統用CCS及FPC模組建設項目”。該項目的資金來源包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募集的部分超募資金約1.67億元,不足部分將通過自有資金和銀行融資等其他方式解決。項目總投資額為5.65億元,設計產能為年產CCS模組1200萬套和FPC模組3900萬件。
匯創達表示,“這一舉措是為了抓住新能源汽車行業和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的市場機會,助力公司從消費電子領域向新能源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系統用CCS及FPC模組領域轉變,增強公司整體產業配套能力。截至目前,公司已組建專業技術開發團隊,相關技術及產品正在研發驗證階段,公司CCS產品已收到儲能領域客戶訂單,生產與交付順利進行中。2023年,公司新能源結構組件實現銷售收入1583.55萬元;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結構組件實現銷售收入1281.02萬元。”
從匯創達披露的三季報業績來看,公司或許的確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中找到了新的增長點。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10.18億元,同比增長15.02%;歸母凈利潤為7557.47萬元,同比增長31.99%,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思維財經出品)■